虱类防治
虱类俗称虱子,属昆虫纲虱目(Anoplura)人虱科(Pediculidae),是一类寄生于鸟类、哺乳类动物体表的专性寄生虫,它的发育各期都离不开宿主。为适应寄生生活,虱体形小,分头、胸、腹三部分,寄生于人体的虱均为刺吸式口器。虱虫体背腹扁平,足端具特殊的攫握器以便固定于体表(见图2-9)。寄生于人体的虱有二种,即人虱和阴虱(Phthirus pubis),人虱又分头虱(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)和体虱(Pediculus humanus corpors)二亚种。虱子叮刺吸血骚扰人体,并能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、战壕热、回归热等流行病,对人类有一定的危害。三种寄生于人体的虱子中,体虱危害最大。

虱类的生物学及习性
体虱又称衣虱,体长3.5-4mm,灰色或灰白色,体狭长。头虱体色较黑,体形较小,长约2.5-3.5mm。阴虱灰白色,体形宽短似蟹,雌阴虱长1.5-2.0mm,雄性较小。
生活史
虱为渐变态昆虫,生活史中有卵、若虫和成虫三期(见图2-10)。卵白色,俗称虮子,约0.8€?.3mm,粘附于毛发或纤维上。若虫从卵中孵出,外形似成虫,但较小,色淡。若虫经三次蜕皮,约9天时间后发育为成虫。在温度29-32℃、湿度76%条件下,人虱由卵发育到成虫需23-30天,阴虱约需34-41天。雌性人虱寿命30-60天,阴虱不到30天;雄虱寿命均较短。

危害
当虱叮刺吸血时,将唾液注入皮内可使人产生显著的皮肤反应,患者搔、抓导致 继发性感染形成脓疮。虱吸血还可传播各种流行病,体虱被认为是传播流行性斑 疹伤寒、虱传回归热和战壕热的主要媒介。这些疾病的流行通常与战争或自然灾 害有关,因为此时卫生水准下降及人群相对集中,利于虱子传播疾病。虱传疾病 主要在冬季发生,也与个人卫生状况有关。
文化防治
人虱散播通过人与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引起,阴虱传播主要靠性交。因此,首先必须向群众进行健康教育,作好预防。注意个人卫生,如勤更衣、勤洗澡、勤换洗被褥和勤洗发等,这是预防虱类侵害的基本措施。
物理防治
虱类是人体专性寄生虫,对环境温度敏感,因而可以采取热烫、冷冻方法灭虱。对内衣、被单等不怕湿热的衣物,可以在60℃水中煮30分钟进行灭虱。寒冷地区可将内衣、被褥等翻过来挂在室外,经过一昼夜即可将虱冻死。
化学防治
在紧急条件下,如战争、自然灾害后,如果发生虱类大传播,必须对高危人群全部做灭虱处理。1943年,意大利那不勒斯市斑疹伤寒流行,立即对250万人广泛使用10%DDT粉剂灭虱,疫情得到迅速控制。目前可使用粉剂或乳剂来灭虱,粉剂有1%马拉硫磷、1%残杀威、0.5%胺菊酯等。使用时将粉剂撒在颈部的暴露处、袖口上及裤腰后周边。0.04%的氯菊酯乳剂用来喷洒处理内衣,100-150ml/套,24小时可基本杀死虱子,并有25天长效。一般情况下,头虱、阴虱可将0.01%的氯菊酯洗剂(氯菊酯1g、乙醇10ml,市售浴液89ml,配成1%原液,使用时100倍稀释 ), 用 毛 笔 或 棉 球 涂 于 染 虱头 发、 阴 毛 上。 每 人 用 洗 剂20-30ml,3天后可灭.
关键词:虱类防治,灭虱,杀虱药